我的山村教师生活(一) / 文:幸国平
欢迎您关注 * 《教师文坛》
我的山村 教育生活(一)
幸国平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对农村就有着深厚情谊的我。
2003年重庆市綦江师范院校毕业后,便回到家乡的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14年来,我已经从一个农村乡土少年成长为一名乡村教师。这14年里,我一直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从一名师范生到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获取学士学位;14年里,从小学教到初中,再从初中回到小学;14年里,不管是全职教师还是管理岗位,我一直坚守在乡村,播撒着一批批希望的种子,收获着一颗颗成熟的果实。14年的乡村印象,朦胧也清晰……
任教伊始,便发现乡村小学因师资配备不齐,有近一半的课程无法正常开设,也致使坚守在学校的教师负担沉重。我因此下定决心留在山村,踌躇满志的想着如何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还记得当时包班的“万金油”形象(现在也如此),每天都起早贪黑,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从来不去占用其他课程的时间来上大学科。对学生的要求既严格又宽容,对学习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在学习中打不了半点折扣,而课余生活中却又是那么和蔼活泼,放学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找我玩。我也尽量找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特别是开发智力的活动来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夕阳下舞动的国旗、宁静的校园、开心的孩子……构成了山中最美的风景!
当所任班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不光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也感动了学校。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被被调往山下的中学任教。中学的教学工作自然要单纯许多,不仅周课时要少一些,而且通常都是几个班级的同一门课程。但我每天仍然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劳动面对学生。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与学生一起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2013年,当我听说家乡山上的新华小学因为支教老师要返回,会导致一些班级无教师上课的情况,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经过短暂的抉择后,决定主动跟镇中心学校申请去最需差老师的全镇最偏、最远、最穷的村小——新华小学。新华小学位于贵州省桐梓县木瓜镇水银村楠木组,与一类贫困村柿花村交界。学校北依羊登镇、东临水坝塘镇、南接黄连乡,服务整个柿花村和大半部分水银村的适龄儿童,学生遍及黄连乡,羊磴镇的石口、文峰等地。距离县城100余公里,从木瓜镇来须行8公里狭窄的乡村公路到村里后,再行8公里崎岖泥泞的山土马路才能到达。
自幼成长在山间农村的我,也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当我就在和江均国老师一起前往新华小学的路上,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记得那天下着雨,我和江老师穿了雨衣同乘一辆摩托,从镇上开始行了8公里到达水银村后,就一直在崎岖泥泞的陡坡盘山土路上加着油,在一个陡坡急弯处,摩托上不去了,我一只脚立马垫下来稳住摩托车时,低头却不见鞋子,只见没过了脚背的黄泥,当我再次提起脚时,只有一只光脚丫——鞋子早已经深深陷入黄泥中了。江老师也赶紧下车到后面使劲帮我推车,可还是上不去,只见车轮飞速旋转却不前进,幸好有路过的老乡加入一起帮忙把车推过了陡坡黄泥段。现在想起来都会感到背脊冒汗。到达学校老师们才告诉我:“下次得买双雨靴,下雨天我们即便步行都得穿雨靴才安全点儿”。
拖着疲惫的身躯,看着眼前凄凉的校舍、不通公路的学校…当晚早早的就睡觉了。当我住下后才发现,路途交通安全只是新华小学困难其中之一;除了交通困难,学校的电压也极不稳定,以至早上无法煮熟早餐、无法正常启动电脑、电视,更不要说电炉和其他电器设备了;更不便的是学校周围的移动信号极差,在室内几乎处于无信号状态,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在这里就不用去想什么3G网络、4G网络和有线网络了。以至这里的师生见识面都比较狭窄、封闭…
心里琢磨着:我的到来除了勉强补齐紧缺师资这块短板外,还能和老师们一起改善多少教学条件呢?“真心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早日改善学校的基础公共实施条件,以增加学生的见识面和自信心!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想大概这就是建校至今66年以来所有新华人的共同梦想吧!
幸国平,男,汉族,1984年出生,贵州乡村教师(桐梓新华小学),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参加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中师生-专栏] 记我曾经的中师恩师李振才先生 / 文:李海英
【中师生-专栏】那天,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文:荷塘月色
【文学园地】 回家的路上 / 文: 馨怡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3.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欢迎关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和学习的朋友们赐稿;
4.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5.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各体裁中文原创)
2) charlesy2008@163.com (外文翻译类稿件)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我们曾是中师生》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 启事
《蓝天儿童文学》系《金陵文学家》与《蓝天教师园地》姊妹平台,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征稿。
《蓝天儿童文学》投稿邮箱:
ltetwx@163.com
《蓝天儿童文学》微刊征稿详情参见: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 启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蓝天教师园地”交流群:
3. “蓝天英语同行园地”交流群:
4. “蓓蕾花园”交流群:
5.朗诵专家团队:
《蓝天儿童文学》面向全国组建朗诵专家团队,欢迎各地朗诵和评书播讲爱好者朋友加入。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加微信时请注明“朗诵专家团队”。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坛》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码
你可以长摁下面二维码给作者打赏,
同时请注明您的姓名和作者姓名: